王冕学画的故事
王冕学画的故事 要简介!
明朝时候,浙江诸暨出了一个有名的画家,叫王冕.王冕小时候家里很穷,父亲让他去给地主放牛.
乡里有一所学堂,王冕听到学堂里琅琅的读书声,心里很羡慕.他常常把牛拴在树上,悄悄地走进学堂去听老师讲课,有时还向老师借书来读.有一回,他从学堂听课出来的时候,牛不见了.父亲听说他丢了地主的牛,又生气又害怕,拿起门闩就要打他.王冕吓得逃了出来,躲在一所庙里过夜.夜里,他就坐在佛像的膝盖上,借挂在佛像前面的长明灯的光亮,读从学堂里借来的几本破书.
王冕不仅喜欢读书,还喜欢画画.有一年初夏,在一个雨过天晴的傍晚,王冕到湖边去放牛.这时候,太阳透过白云,照得满湖通红.湖边的山上,青一块,绿一块,十分好看.树叶经雨水洗过,绿得更加可爱.湖里的荷花也开得格外鲜艳,荷叶上的水珠像珍珠似地滚来滚去,真是美丽极了.王冕心里想:要是能把这幅景象画下来,该多好啊!对,我先学着画荷花吧!
他向学生要了几枝破笔,把树叶捣烂,挤出汁水当作绿色的颜料;把红色的石头研成粉末,和水调匀,当作红色的颜料,就坐在湖边上画起荷花来.
起初,王冕画的荷花荷叶,都像长了翅膀要飞似的,一点也不像.可他并不灰心,画一张不像,就再画一张.他一边画,一边对着荷花仔细地琢磨.这样画来画去,琢磨来琢磨去,他画的荷花简直跟湖里长出来的一样,好看极了.
画荷花成功了,他接着学习画山水,画牛马,画人物,到后来,不论画什么东西,他都画得很好.
王冕学画的故事
古时候,有个孩子叫王冕。因为家里穷,他只念了三年书,就去给人家放牛。他一边放牛,一边找书来读。
一个夏天的傍晚,王冕在湖边放牛。忽然下了一阵大雨。大雨过后,夕阳照得满湖生辉。湖里的荷花更鲜艳了,花瓣上清水滴滴,荷叶上水珠滚来滚去。王冕看得出神,心想,要是能把它画下来,那多好啊!
王冕用平时节省下来的钱买了纸、笔和颜料,每天把牛赶到湖边吃草后,就专心地画起来。开始怎么也画不好,可是他不灰心。
他仔细观察荷叶和荷花的形状,观察清晨傍晚、雨前雨后荷花的变化。他天天跟荷花在一起,把荷花当成了好朋友。这样练习画了很长时间,那纸上的荷花就像刚从湖里采来的一样。
王冕学画读书用哪些成语形容
形容王冕的成语一般让人联想到的就是 孤芳自赏 凡桃俗李 ! 如果你是指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一回 里王冕的故事,让人联想到的就是
自学成才 !
王冕出生农家,因为家穷,他白天参加田间劳动,晚上到寺院长明灯下读书,孜孜不倦。
30岁时王冕参加过一次科举,但没有考中。为了增长见识,远游杭州、南京、太行、徐州,最后到了大都(北京)。元朝的礼部尚书泰不花很喜欢他的画,想推荐他进翰林院,被王冕拒绝了。40岁时,王冕在会稽九里山盖了三间草屋,载了几千树梅花,过起了清贫的生活。他的朋友想推荐他去做府吏,王冕说:“我有田可耕,有书可读,岂肯送公文做人家的使唤?”
王冕画的梅花孤傲倔强,尽显风骨,一次在一幅墨梅上他写道:“凡桃俗李争芬芳,只有老梅心自常。”
“凡桃俗李”比喻庸俗的人或平常的事物。
出自王冕《题墨梅图》)
王冕(公元1287-1359年),元代著名画家、诗人。字元章,号煮石山农、饭牛翁、会稽外史、梅花屋主等。他出生在浙江诸暨一户贫苦农民家庭,自幼好学如痴。《明史》记载:王冕白天放牛,晚上到附近佛寺长明灯下读书。有一天,王冕把牛放到野地吃草,自己跑到私塾里去听老师讲课,天黑了,想起牛,结果牛不见了,回家被父亲责打一顿。他的好学精神感动了会稽一位叫韩性的读书人,韩性收王冕为徒,教他读书作画。王冕青年时代曾一度热衷于功名,但参加科举屡试不中,于是他焚毁文章,永绝仕途,浪迹江湖。他游杭州、逛金陵,然后渡长江,跨淮河,经徐州、济南到达大都,长途跋涉,使他的视野和胸襟大大开扩,使他对社会现实和统治阶级的认识更加深刻、清楚。由于王冕的诗画风格特异,不同凡响,名声鹊起,在大都期间,士大夫都争走馆下,向他求诗索画,一时缣素山积,而他经常援笔挥洒,倾刻而就。据记载,他不愿意为达官贵人服务,曾画一幅梅花悬挂在墙壁上,并题诗云:“冰花个个圆如玉,羌笛吹它不下来。”他经常讥讽元朝统治者,险些入狱。后来,他被迫隐姓埋名在家乡九里山蛰居,白天种粟锄豆,灌园养鱼,晚上读书作画,过着自食其力的清贫生活。他在居室周围种植了上千株梅树,数百棵桃树和杏树,自题为“梅花屋”。
画墨梅,始于北宋华光法师。据说他看到月光把梅花映照在窗纸上,从梅影中得到启示,创造出用浓淡相间的水墨晕染方法画梅花。华光法师之后,南宋另一位画梅高手杨补之创造出两种画梅方法:一种是以墨笔圈出梅的花瓣,即所谓圈花法;另一种是用墨涂于绢上,烘托出梅花的白葩。王冕继承了传统画梅的方法,又有所创造。在圈花方法上,杨补之一笔三顿挫,而王冕改为一笔两顿挫,即所谓“钩圈略异杨家法”。他画出的梅花如铁线圈成,虽不着颜色,却能生动地表现出千朵万蕊,含笑盈枝的姿态。另外,用胭脂画没骨梅花是王冕的独创,对后世影响很大。在绘枝干方法上,王冕注重质感的表现,用笔流畅顿挫适宜,潇洒遒劲。他在画新枝时,一笔拉几尺长,引枝断而复连,停而不滞,一气呵成,梢头露出笔的尖锋,显得灵气飞动,生机勃勃;画老干时,笔锋顿挫,能将老干的苍劲表现得淋漓尽致。清朝何瑗王作诗称赞说:“山农笔力劲如铁,中有窈窕姿倾城。清标信有烟霞骨,补之而后存典型。”
文人画注重抒发个人情感、追求笔墨趣味、崇尚水墨写意,技法精益求精。王冕画梅花,只画“野梅”,不绘“官梅”。山野梅花枝干挺拔劲直,不似官梅经人工造作,枝干盘曲媚俗。这自然跟王冕自己的身世、经历分不开。“画梅须具梅骨气,人与梅花一样清”。王冕笔下的梅花就是他个人精神世界的体现。王冕的《墨梅图》传世不只一幅。课本选用的这幅《墨梅图》画的是横出一枝梅花,枝干挺秀,穿插有致;枝干与花蕊的布局,主次分明,疏密得当,层次清晰;花用淡墨点染,花瓣和花蕊用浓墨勾点,显得格外清新秀丽。画上题诗:“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流清气满乾坤。”诗画相配,表露出画家淡泊名利,不愿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
上一篇:爆发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