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仙生活网 > 知识库 >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是什么意思

来源:莆仙生活网时间:2024-02-21 01:12:34编辑:莆仙君

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是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的意思是:声名和生命相比哪一样更为亲切?生命和货利比起来哪一样更为贵重?获取和丢失相比,哪一个更有害?过分的爱名利就必定要付出更多的代价;过于积敛财富,必定会遭致更为惨重的损失。所以说,懂得满足,就不会受到屈辱;懂得适可而止,就不会遇见危险;这样才可以保持住长久的平安。这句话出自《老子·德经·第四十四章》,此章是讲人之尊严的。以名与货和人的自身价值对比,也是要人自重、自爱。老子宣传的是这样一种人生观,人要贵生重己,对待名利要适可而止,知足知乐,这样才可以避免遇到危难;反之,为名利奋不顾身,争名逐利,则必然会落得身败名裂之可悲下场。扩展资料:《道德经》,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为其时诸子所共仰,传说是春秋时期的老子(李耳)所撰写,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37章在前,第38章之后为《德经》,并分为81章。文本以哲学意义之“道德”为纲宗,论述修身、治国、用兵、养生之道,而多以政治为旨归,乃所谓“内圣外王”之学,文意深奥,包涵广博。被后人尊奉为治国、齐家、修身、为学的宝典。它对中国的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体现了古代中国人的一种世界观和人生观。《道德经》的影响也是多方面的,包括政治、文化、科学、宗教等等方面。据元朝时的不完全统计,先秦以来,研老注老著作至元朝时就超过三千余种,具有代表性的不少于一千种,从侧面说明了《道德经》的巨大影响。相比孔子一生致力于复兴周礼,老子试图建立一个囊括宇宙万物的理论。从某种程度而言:孔子研究的是人伦社会领域的学问,而老子希望解析天地宇宙的奥秘,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老子认为一切事物都遵循这样的规律(道):事物本身的内部不是单一的、静止的,而是相对复杂和变化的。事物本身即是阴阳两种物质的统一体。相互对立的事物会互相转化即是阴阳转化。于是整个宇宙就呈现一种阴阳互补此消彼长的动态变化,如果在这个世界有什么东西是永恒不变的那就是变化本身。老子《道德经》中的道就是指的这种永恒变化着的宇宙一般规律,而德类似于哲学中的方法论,指的是在这种一般规律下我们人类的应对方法。如果说老子的道是阴阳互补变化不止,那么老子的德可以简化为四个字:无为而治。首先要明确无为而治的核心在于治,老子的“无为”并不是以“无为”为目的,而是以“有为”为目的。因为根据之前提到的“道”,“无为”会转化为“有为”。这对今天的国家治理、企业管理、教育理念以及个人人生规划均有借鉴意义。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道德经·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

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是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老子道德经第四十四章
--------------------------------------------------------------------------------
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
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
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
名望与生命相比哪一样比较重要?
财物与生命相比哪一样较重要?
得到名利与失去生命相比哪一样的结果比较坏呢?
愈是让人喜爱的东西,想获得它就必须付出很多;
珍贵的东西收藏得越多,在失去的时候也会感到愈难过。
所以,知足的人比较不会受到屈辱,
凡事适可而止的人比较不会招致危险,
生活得更长久。


黄州安国寺记 译文

元丰二年十二月,余自吴兴守得罪,上不忍诛,以为黄州团练副使,使思过而自新焉。  其明年二月至黄,舍馆粗定,衣食稍给,闭门却扫,收召魂魄。退伏思念,求所以自新之方。反观从来举意动作,皆不中道,非独今之所以得罪者也。欲新其一,恐失其二,触类而求之,有不可胜悔者。于是喟然叹曰:“道不足以御气,性不足以胜习,不锄其本而耘其末,今虽改之,后必复作;盍归诚佛僧,求一洗之。”
  得城南精舍,曰安国寺,有茂林修竹,陂池亭榭。间一二日辄往,焚香默坐,深自省察,则物我相忘,身心皆空,求罪始所从生而不可得。一念清静,染污自落,表里翛然,无所附丽,私窃乐之。旦往而暮还者,五年于此矣。
  寺僧曰继连,为僧首七年,得赐衣,又七年,当赐号,欲谢去。其徒与父老相率留之,连笑曰:“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卒谢去。余是以愧其人。七年,余将有临汝之行,连曰:“寺未有记,具石,请记之。”余不得辞。
  寺立于伪唐保大二年,始名护国,嘉祐八年赐今名。堂宇斋阁,连皆易新之,严丽深稳,悦可人意,至者忘归。
  岁正月,男女万人会庭中,饮食作乐;且祠瘟神,江淮旧俗也。
  四月六日,汝州团练副使员外置眉山苏轼记。


黄州安国寺记的译文

元丰二年十二月,余自吴兴守得罪,上不忍诛,以为黄州团练副使,使思过而自新焉。其明年二月至黄。舍馆粗定,衣食稍给,闭门却扫,收招魂魄,退伏思念,求所以自新之方。反观从来举意动作,皆不中道,非独今以得罪者也。欲新其一,恐失其二,触类而求之,有不可胜悔者,于是喟然叹曰:“道不足以御气,性不足以胜习。不锄其本,而耘其末,今虽改之,后必复作,盍归诚佛僧求一洗之?”得城南精舍曰安国寺,有茂林修竹,陂池亭榭。间一、二日辄往,焚香默坐,深自省察,则物我相忘,身心皆空,求罪垢所以生而不可得。一念清净,染污自落,表里翛然,无所附丽,私窃乐之。旦往而暮还者,五年于此矣。   寺僧曰继连,为僧首七年,得赐衣。又七年,当赐号,欲谢去,其徒与父老相率留之。连笑曰:“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卒谢去。余是以愧其人。七年,余将有临汝之行。连曰:“寺未有记,具石请记之。”余不得辞。  寺立于伪唐保大二年,始名“护国”,嘉祐八年赐今名。堂宇斋阁,连皆易新之,严丽深稳,悦可人意,至者忘归。岁正月,男女万人会庭中,饮食作乐,且祠瘟神,江淮旧俗也。四月六日,汝州团练副使眉山苏轼记。


上一篇:医保可以报销的范围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推荐

热门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