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飞满江红写作背景
岳飞写满江红的背景
关于此词的创作背景,有多种说法。 第一种说法:岳飞第一次北伐,即岳飞30岁出头时所作。 第二种说法:公元1136年(绍兴六年)。 绍兴六年,岳飞第二次出师北伐岳飞很快发现自己是孤军深入,既无援兵,又无粮草,不得不撤回鄂州(今湖北武昌)。 此次北伐,岳飞壮志未酬,镇守鄂州时写下了千古绝唱的名词《满江红》。 第三种说法:《满江红》创作的具体时间应该是在岳飞入狱前不久。 扩展资料: 赏析 此词上片写作者悲愤中原重陷敌手,痛惜前功尽弃的局面,也表达自己继续努力,争取壮年立功的心愿。 词的下片运转笔端,抒写词人对于民族敌人的深仇大恨,统一祖国的殷切愿望,忠于朝廷即忠于祖国的赤诚之心。 这首词代表了岳飞“精忠报国”的英雄之志,词里句中无不透出雄壮之气,显示了作者忧国报国的壮志胸怀。 它作为爱国将领的抒怀之作,情调激昂,慷慨壮烈,充分表现了中华民族不甘屈辱,奋发图强,雪耻若渴的神威,从而成为反侵略战争的名篇。
岳飞在什么情况下写的满江红
1、背景第一种说法:岳飞第一次北伐,即岳飞30岁出头时所作。第二种说法:公元1136年(绍兴六年)。绍兴六年,岳飞第二次出师北伐岳飞很快发现自己是孤军深入,既无援兵,又无粮草,不得不撤回鄂州(今湖北武昌)。 此次北伐,岳飞壮志未酬,镇守鄂州时写下了千古绝唱的名词《满江红》。 第三种说法:《满江红》创作的具体时间应该是在岳飞入狱前不久。2、原文《满江红》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3、释文我怒发冲冠,靠在栏杆处,一场急骤而来的雨刚刚停歇。抬头望眼,向着天空大声呼叫,豪壮的胸怀激动剧烈,三十年功绩名位成了尘土,征战千里只有浮云明月。莫虚度年华,白了少年头,独自悔恨悲悲切切!靖康年的耻辱,尚未洗去。作为臣子的愤恨,何时才能泯灭!我只想驾御战车,踏破贺兰山敌人的营垒。壮士们打仗饿了就吃匈奴的肉,谈笑渴了就饮匈奴的血。我要重新,收复旧日国家的疆土,再回京阙向皇帝报捷。
岳飞的《满江红》是在什么时候写的?
岳飞的《满江红》创作时间有三种说法:1. 岳飞第一次北伐,即岳飞30岁出头时所作。2. 公元1136年(绍兴六年)。绍兴六年,岳飞第二次出师北伐,攻占了伊阳、洛阳、商州和虢州,继而围攻陈、蔡地区。但岳飞很快发现自己是孤军深入,既无援兵,又无粮草,不得不撤回鄂州(今湖北武昌)。此次北伐,岳飞壮志未酬,镇守鄂州时写下了千古绝唱的名词《满江红》。3. 《满江红》创作的具体时间应该是在岳飞入狱前不久。希望以上信息能帮您了解岳飞的《满江红》的创作时间。
上一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点是什么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