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加权平均法计算公式
移动加权平均法怎么计算
移动加权平均法计算公式如下:移动加权平均单价= (本次收入前结存商品金额+本次收入商品金额)/(本次收入前结存商品数量+本次收入商品数量 )。移动加权平均法计算出来的商品成本比较均衡和准确,但计算起来的工作量大,一般适用于经营品种不多、或者前后购进商品的单价相差幅度较大的商品流通类企业。移动加权平均法简介:移动加权平均法指企业按实际成本进行材料明细分类核算时,以各批材料收入数量和上批结余材料数量为权数,计算材料平均单位成本的一种方法。采用这种计价方法,每购进一批材料需重新计算一次加权平均单价,据以作为领用材料的单位成本。移动加权平均法下库存商品的成本价格根据每次收入类单据自动加权平均;其计算方法是以各次收入数量和金额与各次收入前的数量和金额为基础,计算出移动加权平均单价。
移动加权平均法的公式
移动加权平均法其计算公式如下: 移动加权平均单价= (本次收入前结存商品金额+本次收入商品金额)/ (本次收入前结存商品数量+本次收入商品数量)。移动加权平均法指企业按实际成本进行材料明细分类核算时,以各批材料收入数量和上批结余材料数量为权数,计算材料平均单位成本的一种方法。采用这种计价方法,每购进一批材料需重新计算一次加权平均单价,据以作为领用材料的单位成本。移动加权平均法下库存商品的成本价格根据每次收入类单据自动加权平均;其计算方法是以各次收入数量和金额与各次收入前的数量和金额为基础,计算出移动加权平均单价。其计算公式如下:移动加权平均法计算出来的商品成本比较均衡和准确,但计算起来的工作量大,一般适用于经营品种不多、或者前后购进商品的单价相差幅度较大的商品流通类企业。加权移动平均法不像简单移动平均法那样,在计算平均值时对移动期内的数据同等看待,而是根据愈是近期数据对预测值影响愈大这一特点,不同地对待移动期内的各个数据。对近期数据给予较大的权数,对较远的数据给予较小的权数,这样来弥补简单移动平均法的不足。用加权移动平均法求预测值,对近期的趋势反映较敏感,但如果一组数据有明显的季节性影响时,用加权移动平均法所得到的预测值可能会出现偏差。
移动加权平均法是什么
问题一:加权平均法和移动加权平均法有什么区别 加权平均法也称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就是将本月的所有购进和期初平均作为出库的单价和库存的单价.适合月末一次结转出库成本
移动加权平均法是每进一次货后就进行一次平均,适合月中有多笔出库业务结转成本
问题二:怎么解释移动加权平均法 加权平均法是企业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
日常工作中,企业发出的存货,可以按实际成本核算,也可以按计划成本核算。如采用计划成本核算,会计期末应调整为实际成本。
在实际成本核算方式下,企业可以采用的发出存货成本的计价方法包括个别计价法、先进先出法、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移动加权平均法等。我们主要说下加权平均法.加权平均法又有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和移动加权平均法:
1.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是指以本月全部进货数量加上月初存货数量作为权数,去除本月全部进货成本加上月初存货成本,计算出存货的加权平均单位成本,以此为基础计算本月发出存货的成本和期末存货的成本的一种方法。
计算公式如下:
存货 的实际成本 + ∑(的实际单位成本 × 进货的数量)
单位 =
成本 月初库存存货数量+本月各批进货数量之和
本月发出存货的成本=本月发出存货的数量×存货单位成本
本月月末库存存货成本=月末库存存货的数量×存货单位成本
或:
本月月末库存存货成本=月初库存存货的实际成本+本月收入存货的实际成本-本月发出存货的实际成本
2..移动加权平均法。是指以每次进货的成本加上原有库存存货的成本,除以每次进货数量加上原有库存存货的数量,据以计算加权平均单位成本,作为在下次进货前计算各次发出存货成本依据的一种方法。计算公式如下:
存货 的实际成本 + 的实际单位成本
单位 =
成本 原有库存存货数量+本次进货数量
本次发出存货的成本=本次发出存货的数量×本次发货前存货的单位成本
本月月末库存存货成本=月末库存存货的数量×本月月末存货单位成本
问题三:加权平均法和移动加权法有什么区别?它们的计算公式分别是什么? 1.加权平均法.亦称全月一次.是指以本月全部进货数量加上月初存货数量作为权数,去除本月全部进货成本加上本月初存货成本,计算出存货的加权平均单位成本,一此为基础计算本月存货的成本和期末存货的成本的一种方法.
计算:存货单位成本={月初库存存货的实际成本+∑(本月各批进货的实际单位成本*本月各批进货的数量)}/(月初库存存货数量+本月各批进货数量之和)
本月发出存货的成本=本月发出存货的数量*存货单位成本
本月月末库存存货成本=月末库存存货的数量*存货单位成本或=月初库存存货的实际成本+本月收入存货的实际成本-本月发出存货的实际成本
2.移动加权平均法.亦称移动加权平均法,是指每次进货的成本加上原有库存存货的成本,除以每次进货数量加上原有库存存货的数量,据以计算加权平均单位成本,作为在下次进货前计算各次发出存货成本依据的一种方法.
计算公式:存货单位成本=(原有库存存货的实际成本+本次进货的实际成本)/(原哟眼库存存货数量+本次进货数量)
本次发出存货的成本=本次发出存货数量*本次发货前存货的单位成本本业月末库存存货成本=月末库存存货的数量*本月月末存货单位成本
问题四:移动加权平均法是什么意思 用存货举例子吧
1日买存货1个单价 5元/个 15日买存货1个 单价 6元/个 20日买存货1个单价 7元/个
如果是加权平均法,那么就在月底确认单价那么就是 (5+6+7)/3个 这个就是加权平均单价
移动加权平均呢 比较麻烦但是比较准确 还是上边那个例子 比如16日发出了一个存货,那么现在就要确定发出价格了,怎么确定呢就是前边买的也就是1日和15日的价格相加除以存货数量 (5+6)/2
加权平均单位成本=(月初库存实际成本+本月各批进货实际单位成本*本月各批进货数量)/月初库存数量+本月各批进货数量
移动加权是分批计算的进一次算一次
单位成本=(原有存货实际成本+本次进货实际成本)/原有数量+本次进货数量
问题五:移动加权平均法怎么计算 9月10日的库存存货单价=(100×23+400×22.5)÷(100+400)=22.6 元
库存存货成本=100×23+400×22.5=11300 元
9月12日发出存货成本=300×22.6=6780 元
库存存货成本=11300-6780=4520 元
9月20日库存存货单价=(200×22.6+200×22)÷(200+200)=22.3 元
库存存货成本=200×22.6+200×22=8920 元
注:(200×22.6)就是9月12日发出300只存货后剩余的200只存货的成本
9月25日发出存货成本=300×22.3=6690 元
库存存货成本=8920-6690=2230 元
9月30日库存存货成本=100×22.3+333×20=8890 元
因此9月库存存货成本就是8890 元
问题六:移动加权平均法和全月一次加权平均法的区别? 移动加权是每发出一批存货就要算一次单价
而一次加权只要到最后算一次总的单价就可以了
问题七:财务里面的移动加权平均法是什么意思啊如题 谢谢了 计算成本的,就是没发生一次库存变化,就要从新算一下新的存货成本
问题八:加权平均法和移动加权法的例题 一、 加权平均法
概念:加权平均法亦称全月一次加权平均法,是指以当月全部进货数量加上月初存货数量作为权数,去除当月全部进货成本加上月初存货成本,计算出存货的加权平均单位成本,以此为基础计算当月发出存货的成本和期末存货的成本的一种方法。
加权平均法计算公式:
存货的加权平均单位成本=(月初结存货成本+本月购入存货成本)/(月初结存存货数量+本月购入存货数量)
月末库存存货成本=月末库存存货数量×存货加权平均单位成本
本期发出存货的成本=本期发出存货的数量×存货加权平均单位成本 或 =期初存货成本+本期收入存货成本-期末存货成本
举例:某商店月初有A服装10件,每件单价80元。本月5日进货A服装30件,每件单价85元,本月20日又进货20件,每件单价95元。月未盘点还剩15件,用加权平均法,计算期未存货成本。
第一步:计算购入存货数量50件(30+20)和本月购入存货成本4450元(30×85+20×
95)
第二步:存货的加权平均单位成本,根据公式 =(800+4450)÷(10+50)=87.5元
第三步:计算月末库存存货成本,根据公式 =15×87.5=1312.5
二、移动加权平均法
概念:移动加权平均法就是对每次进货的成本加上原有的库存存货的成本,除以每次进货数量加上原有库存存货的数量,据以计算加权平均单位成本,作为在下次进货前计算各次发出存货成本依据的一种方法。
计算公式如下:
1.存货单位成本=(原有库存存货的实际成本+本次进货的实际成本)/(原有库存存货数量+本次进货数量)
2.本次发出存货的成本=本次发出存货数量*本次发货前的实际成本
3.本月月末库存存货成本=月末库存存货的数量*本月月末存货单位成本
采用移动平均法能够使企业管理者及时了解存货的结存情况,计算的平均单位成本以及发出和结存的存货成本比较客观。但由于每次收货都要计算一次平均单价,计算工作量较大,对收发较频繁的企业不适用,当然现在采用会计电算化,可以由电脑程序自动生成,也是比较简单的。
因百度回答中,用表式怎么清晰,所以在这就不举例计算了。
什么是移动加权平均法
加权移动平均法就是根据同一个移动段内不同时间的数据对预测值的影响程度,分别给予不同的权数,然后再进行平均移动以预测未来值。加权移动平均法不像简单移动平均法那样,在计算平均值时对移动期内的数据同等看待,而是根据愈是近期数据对预测值影响愈大这一特点,不同地对待移动期内的各个数据。对近期数据给予较大的权数,对较远的数据给予较小的权数,这样来弥补简单移动平均法的不足。扩展资料:用加权移动平均法求预测值,对近期的趋势反映较敏感,但如果一组数据有明显的季节性影响时,用加权移动平均法所得到的预测值可能会出现偏差。因此,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因素存在时,最好不要加权。加权移动平均模型是对移动平均模型的改进。采用加权移动平均,既可以做到按数据点的顺序逐点推移,逐段平均,使不规则的数据点形成比较平滑的排列规则,又可以通过权数的设定使离考核期距离不同的数据,所起的作用不同。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加权移动平均法
加权平均法和移动加权平均法的区别,公式分别是什么?
加权平均法和移动加权平均法区别为:计算对象不同、计算时间不同、及时性不同。一、计算对象不同1、加权平均法:加权平均法是利用过去若干个按照时间顺序排列起来的同一变量的观测值并以时间顺序数为权数,计算出观测值的加权算术平均数,以这一数字作为预测未来期间该变量预测值的一种趋势预测法。。2、移动加权平均法:移动加权平均法是按实际成本进行材料明细分类核算时,以各批材料收入数量和上批结余材料数量为权数,计算材料平均单位成本的一种方法。。二、计算时间不同1、加权平均法:加权平均法根据本期期初结存存货的数量和金额与本期存入存货的数量和金额,在期末以此计算本期存货的加权平均单价。2、移动加权平均法:移动加权平均法每购进一批材料需重新计算一次加权平均单价,据以作为领用材料的单位成本。三、及时性不同1、加权平均法:加权平均法不利于核算的及时性,在物价变动幅度较大的情况下,期末存货价值与现行成本有较大的差异。2、移动加权平均法:移动加权平均法利于核算的及时性,在物价变动幅度较大的情况下,期末存货价值与现行成本差异较小。加权平均法公式:加权平均单位成本=(结存存货成本+购入存货成本)/(结存存货数量+购入存货数量)。移动加权平均法公式:移动加权平均单位成本=(本次收入前结存商品金额+本次收入商品金额)/(本次收入前结存商品数量+本次收入商品数量)。
移动加权平均法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移动加权平均法:移动加权平均法下库存商品的成本价格根据每次收入类单据自动加权平均;其计算方法是以各次收入数量和金额与各次收入前的数量和金额为基础,计算出移动加权平均单价。其计算公式如下:移动加权平均单价= (本次收入前结存商品金额+本次收入商品金额)/(本次收入前结存商品数量+本次收入商品数量 )移动加权平均法计算出来的商品成本比较均衡和准确,但计算起来的工作量大,一般适用于经营品种不多、或者前后购进商品的单价相差幅度较大的商品流通类企业。例1:货品A,期初结存数量10,加权价10,金额为100,发生业务如下:先采购10,采购价格11;然后销售10;成本计算过程如下:销售时,期初成本金额为10*10=100;本期购入成本:10*11=110.销售后结存数量:10;采购后,结存单价为:(10*10+10*11)/(10+10)=10.5,销售成本为10.5在这里要注意业务发生的时间先后顺序。如果是先销售,后采购就变成:销售后结存 [2] 数量为0销售成本为 10*10=100采购后成本为 (0*10+10*11)/10=11新的企业所得税法已经取消了后进先出法,只剩下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个别计价法, 移动加权平均法包含在加权平均法中。扩展资料上月月末材料或产品平均单位成本=上月月末结存材料或产品金额/上月月末结存材料或产品数量。这种方法适用于前后进价相差幅度不大且月末定期计算和结转销售成本的商品。优点:只在月末一次计算加权平均单价,比较简单,而且在市场价格上涨或下跌时所计算出来的单位成本平均化,对存货成本的分摊较为折中。缺点:不利于核算的及时性;在物价变动幅度较大的情况下,按加权平均单价计算的期末存货价值与现行成本有较大的差异。适合物价变动幅度不大的情况。这种方法平时无法从账上提供发出和结存存货的单价及金额,不利于加强对存货的管理。为解决这一问题,可以采用移动加权平均法或按上月月末计算的平均单位成本计算。事例1:A产品34元一个,买了10个,B产品45元一个,买了20个,问买了A产品和B产品的平均价格是多少?这时肯定不能用算术平均,直接(34+45)/2,因为他们买的数量不一样,因此要计算他们的平均价格,只能用所买的数量作为权数,进行加权平均:(34×10+45×20)/(10+20)= 1240 /30 = 41.33元/个。事例2:数A有2个,数B有3个,数C有5个,求他们的加权算术平均数。方法一:(2A+3B+5C)/(2+3+5),意思是各个数与它们各自个数的乘积之和,再除以总个数,这是初级时期所学的形式。方法二:A*所占权数+B*所占权数+C*所占权数,这条公式由上面的式子变化而来,公式中的权数就是各数的个数在总个数中所占的比例。A的权数是2/(2+3+5)=20%,B的权数是3/(2+3+5)=30%,C 的权数是5/(2+3+5)=50%,所以式子是20%A+30%B+50%C。参考资料:移动加权平均法_百度百科
上一篇:ae摄像机怎么用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