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灭亡的标志是什么
唐朝灭亡的标志
唐朝灭亡的标志-----唐朝宣武节度使朱全忠(也叫朱温)于公元907年篡唐称帝,改国号“梁”,史称后梁,至此,唐朝宣告灭亡。
历史回顾:天祐四年(公元907年)四月,朱温在表面上由唐宰相张文蔚率百官劝进之后,接受唐哀帝禅位,正式即皇帝位,更名为朱晃,改元开平,国号大梁。升汴州为开封府,建为东都,而以唐东都洛阳为西都。废17岁的唐哀帝为济阴王,迁往曹州济阴囚禁。次年二月,将其杀害。
唐朝灭亡的标志是什么?
天祐四年(907年),朱温逼唐哀帝李柷禅位,改国号梁,是为梁太祖,改元开平,定都于开封。唐朝灭亡,立国共290年。走向灭亡的直接原因就是黄巢起义破坏了东南财赋运往关中政治中心的通路,朝廷失去了控制地方割据势力的实力,自然走向了灭亡。灭亡的根本原因就是唐王朝作为专制集权制度的古代封建王朝,迟早会因为土地兼并导致全国农民起义。中晚唐时期,唐廷的心腹大患在藩镇吗?不是好吗,是宦官控制军权,废立君主,任意杀害皇子太子。这种内忧外患的朝廷,最后没有成功拨乱反正,虽然很可惜,但也很可以理解了。
唐朝由盛转衰的标志
唐朝由盛转衰的标志是安史之乱。安史之乱是中国唐代玄宗末年至代宗初年(755年12月16日至763年2月17日)由唐朝将领安禄山与史思明背叛唐朝后发动的战争,是同唐朝争夺统治权的内战,为唐由盛而衰的转折点。这场内战使得唐朝人口大量丧失,国力锐减。因为发起反唐叛乱的指挥官以安禄山与史思明二人为主,因此事件被冠以安史之名。又由于其爆发于唐玄宗天宝年间,也称天宝之乱。唐代经历唐太宗“贞观之治”、唐高宗“永徽之治”、武则天的“治宏贞观,政启开元”及唐玄宗的“开元盛世”后,成为了一个国富民强的国家,经济在唐玄宗天宝年间达至鼎盛。安史之乱发生后,对唐朝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唐玄宗开元时期,社会经济虽然达到空前繁荣,出现了盛世的局面,但同时由于封建经济的发展,也加速了土地兼并,以至百姓多迁徙流亡。均田制破坏,均田农民失去土地成为流民。加之,唐朝最高统治集团日益腐化。经济重心南移: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自两晋就已经开始,在安史之乱后,北民南迁的状况越来越明显,致使经济中心进一步南移。安史之乱对北方生产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大量北方人士南渡。南方相对较为稳定,北方人口的南迁,带去了大量的劳动力,先进的生产技术,促进了江南经济的发展,南方经济日益超过北方,南北经济趋于平衡。
唐朝由盛转衰的原因
1.玄宗皇帝便陶醉于盛世之中不能自拔,锐意进取、夙夜勤政被好大喜功、骄奢淫逸、怠于政事所取代。从开元后期开始,玄宗便将朝政委任于李林甫、杨国忠等奸臣,官僚机构从此腐化,政府对人民的_刮益加严重,社会矛盾日益加剧。另一方面,宠信安禄山等番将,并委于边防重任,为安史之乱的爆发埋下了伏笔。玄宗皇帝则终日沉溺酒色、歌舞之中,对所面临的各种危机置之不理。2.源于中国自古以来的君主专制制度,这种自秦汉以来便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制度的特点是:将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集于一人,皇帝拥有无上权力,个人意志决定国家一切。虽不缺乏完善的法典、司法机关和监察机关,但其完全被统治者掌控,根本没有独立性,运行是否正常取决于皇帝的好坏,因而很难有效地监督、制裁皇帝及其官员的违法行为。3安史之乱后唐朝出现藩镇割据、宦官专政、朋党之争的混乱局面。同时,土地兼并严重,阶级矛盾尖锐,终于引发了唐末农民战争。在农民战争打击下,唐朝名存实亡。4.党争,牛李党争5.太监干政
上一篇:黄志忠现任妻子柯蓝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