镲
铙钹镲有什么区别?
。“铙”、“钹”、“镲”,严格说是分别指形制和大小不同的此类乐器。最早传入中国的是钹,铙是后来在中国发展起来的,形制和声效有所不同。“铙”在古代本是指一种用于军中的凹口钟;“铙”字用于指镲类的一种,始见于宋代记载。铙与钹的差别在于:前者整体较薄,中心半球形鼓包与周边面积比相对较小,按两者的直径比约为1:6;钹的整体相对较厚,中心鼓包较大,与周边的直径比约为1:2。铙的边缘通常明显有点翘起,发音一般低于相同大小的钹而余音较长(图1)。“镲”原是民间称较小的铙或钹,但现在通常统称此类乐器为镲(有时又统称铙钹或钹镲)。如现代管弦乐、军乐等乐队用的,即属铙类型,通常就称军镲。“京钹”通常也称“水镲”。本文亦统称此类乐器为镲。须加区别时再分别称铙或钹。英语(和多数外语)对各种不同的镲不加区别,均称cymbals。
铙钹镲有什么区别?
铙钹镲在历史来源、形状、演奏效果上都有不同。具体区别如下:1、历史来源不同铙由远古时期的礼乐器发展而来,盛于商代,宋后渐少使用,原是原始社会末期象征氏族贵族权力的礼乐器,用陶土制成;钹,古称铜钹、铜盘,民间称镲。打击乐器,在南北朝时钹已出现,在隋九部乐中有五部用钹,唐十部乐有七部用钹,并有“正铜钹”与“和铜钹”之分;镲的学名叫飞钹,最早出现在一千多年前,但在那时是一种武器。2、形状不同铙和钹的区别在于,铙的碗部较小,发音较响亮,余音较长;钹的碗部较大,发音较浑厚,余音较短;镲通常成对使用,是一对形状相同的的金属圆盘,中间有凸起的半球形鼓包,鼓包顶上有个为穿入手带或握柄用的小孔,手持柄带使镲左右或上下互动碰擦发声,也常用单片镲以棒槌击奏。3、演奏效果不同铙和钹的区别在于,铙的发音较响亮,余音较长;钹的发音较浑厚,余音较短。铙与钹在民间常配合使用,用于民间吹打乐和戏曲伴奏。除汉族外,钹在众多少数民族中也流行。
镲是什么乐器
镲是一种中国打击乐器,即小钹。镲就是小钹,或称镲子、铰子等。中国民间常用类型一般为黄铜镲和铁镲两种。因为镲是无固定音高乐器,所以,总的来说小镲声音最高其次是中镲,大镲的声音是最低的。同时又称之为钹,属中国民乐中的打击乐器,主要有大钹(镲)和小钹(镲),它们是由两个圆形的铜片(直径由15厘米到69厘米不等)互相撞击发声的。它通常与锣、鼓一起组成锣鼓队进行演奏。中国钹亦有在西洋音乐里出现,但其尺寸通常都在11厘米以下,如指镲。镲,响铜制,钵形,外观与钹十分相像,一般镲体较小,故民间称小钹为镲。镲面较平,厚度比钹稍薄、较铙略厚,中部碗小顶圆。通常面径12厘米~20厘米,碗径为面径的2/5、碗高1.5厘米~2.5厘米,碗顶钻孔系以绸布,两面为一副。镲的演奏方法演奏时,持镲和演奏技巧与钹相同,发音清脆明亮。常用于佛教、道教音乐和文娱、宣传活动中。在豫剧、京剧、晋剧、藏戏等戏曲、河北吹歌、十番锣鼓、福州评话、福建南音、潮州锣鼓等器乐合奏和舞蹈伴奏中,也是重要的节奏乐器。在乐队中,它多与锣、铓、鼓相结合,为旋律敲击板、眼。镲在演奏时,一般最常见的就是演奏者双手各拿一面镲,互相敲击发出声音。也有用单片来演奏:用小锤或筷子、木棍敲击镲的边缘,能发出非常不同的音响效果,用于民族乐队和说唱伴奏。比如,流行于福建和台湾地区的福州评话就是用单片镲演奏,演唱者右手拿钹,大拇指上套一个磁环,碰击镲的边缘使其发出声音,左手持小棍或筷子敲打钹来表演。
一种乐器大镲是什么图片?
大镲图片大镲,铜制草帽状,直径60厘米两片镲叶分阴阳,两面为一副,每面直径约一尺。大镲无固定音高,用一线记谱。大镲声音洪亮,多用于合奏和戏剧、歌舞的伴奏。在民间鼓乐演奏中常在乐曲强拍击奏,用法与大锣相近。大镲音量大而余音长,不宜演奏过密的音型。其音响洪亮而强烈,穿透力强,善于烘托气氛,是各种管弦乐队和地方吹打乐队中必不可少的色彩性打击乐器,在吹打乐等地方乐种中在用于强奏时,富气势,通常表现一种激情;用于弱奏时,其作用类似大鼓,属于节拍乐器。扩展资料根据钹的大小及重量等不同,钹分为双光钹、水钹、京钹、小钹等几种。其他镲类乐器介绍1、小镲,钵形,镲面较平稍厚,面径9.8厘米~12厘米、碗径4厘米~5厘米、碗高1.5厘米~2厘米,碗顶系以皮条或绳,两面为一副。侗族的小镲为单面镲。演奏时,双手各持一面,互击而发音。在藏族地区,用于民间歌舞、藏戏伴奏和藏传佛教寺院乐队中;在侗族地区,常左手提起单面镲绳,右手执棰敲击,用于民间节日喜庆、婚丧活动等器乐合奏中。2、小钹壮语称斜埃。流行于全国各地。响铜制,钵形,钹体较小而厚,钹面直径12厘米~14厘米,碗径5厘米~7厘米,碗高1.5厘米~2厘米,碗顶钻孔系以绸布,两面为一副。
大镲和小镲的区别
大镲和小镲的区别:大镲:圆形(中间突起),铜制。两面为一付,每面直径约一尺。大镲无固定音高,用一线记谱。大镲声音洪亮,多用于合奏和戏剧、歌舞的伴奏。在民间鼓乐演奏中常在乐曲强拍击奏,用法与大锣相近。大镲音量大而余音长,不宜演奏过密的音型。小镲:小镲,藏族、门巴族、侗族互击体鸣乐器。藏语称若直。流行于西藏、四川、甘肃、云南、 贵州、湖南等省区。 响铜制,钵形,镲面较平稍厚,面径9.8厘米~12厘米、碗径4厘米~5厘米、碗高1 .5厘米~2厘米,碗顶系以皮条或绳,两面为一副。演奏技巧1、双击,两面镲同时碰击,使乐音自然延续。这种击法其发音响亮。2、磨击,两面镲交叉碰击,使乐音自然延续。这种击法音色沙哑。3、闷击,击后立即将两面镲片贴在胸前(即“煞音”),使余音不能延续,使发音短而闷。4、单击,用鼓槌(软、硬槌皆可)敲击一面镲,发音明亮。也可以鼓槌作滚动或闷击。 大镲声音洪亮,多用于合奏和戏剧、歌舞的伴奏。在民间鼓乐演奏中常在乐曲强拍击奏,用法与大锣相近。
小镲的声音是高还是强
你好,镲是一种汉族打击乐器,即小钹。或称镲子、铰子等。汉族民间常用类型一般为黄铜镲和铁镲两种。因为镲是无固定音高乐器,所以 总的来说小镲声音最高其次是中镲,大镲的声音是最低的。镲是由钹派生而来的一种汉族乐器。同时又称之为钹,属中国民乐中的打击乐器,主要有大钹(镲)和小钹(镲),它们是由两个圆形的铜片(直径由15厘米到69厘米不等)互相撞击发声的。它通常与锣、鼓一起组成锣鼓。【摘要】
小镲的声音是高还是强【提问】
你好,镲是一种汉族打击乐器,即小钹。或称镲子、铰子等。汉族民间常用类型一般为黄铜镲和铁镲两种。因为镲是无固定音高乐器,所以 总的来说小镲声音最高其次是中镲,大镲的声音是最低的。镲是由钹派生而来的一种汉族乐器。同时又称之为钹,属中国民乐中的打击乐器,主要有大钹(镲)和小钹(镲),它们是由两个圆形的铜片(直径由15厘米到69厘米不等)互相撞击发声的。它通常与锣、鼓一起组成锣鼓。【回答】
以上是我的回答希望可以帮到您【回答】
上一篇:走丢了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