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崩乐坏
礼崩乐坏的意思是什么?
孔子所谓的“礼崩乐坏”就是指西周“郁郁乎文哉”的礼乐制度到东周时遭到了毁灭性的破坏。从此,霸道代替了王道,继而诸侯争雄,王室衰亡。“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礼乐征伐自天子出”乃为王道。礼乐征伐自诸侯出,甚至自卿大夫出,则礼乐崩也,王道坏矣。礼就是行为规范及其仪式,乐就是配合典礼仪式所具备的与之相应的舞乐。礼乐制度遭到破坏,其表现就是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夫不夫,妇不妇,皆失其道。发生在公元前841年的“国人暴动”,标志着周王朝的衰败,也是礼崩乐坏的开始,周宣王即位后稍有作为,号称“中兴”,实际不但没有缓和各种矛盾,反而实力更削弱了。周宣王还违反嫡长子继承制,干涉鲁国内政,引起鲁国内乱,诸侯因而不满。接下来的周幽王更无君样,乃致西周最终灭亡。西周灭亡后,臣弑其君,子弑其父的悲剧不断上演。各种僭越行为也堂而皇之地出现,孔子见季氏“八佾舞于庭”,怒斥曰“是可忍,孰不可忍!”春秋后期,奴隶社会赖以存在的井田制也不断遭到破坏,经济基础也动摇了,所以孔子时代,“礼崩乐坏”的局面已达到了极其严重的程度。
礼崩乐坏的意思解释
礼崩乐坏的意思:形容典章制度、礼仪教化遭受破坏,社会秩序、道德规范混乱。读音:lǐ bēng yuè huài。出处:《论语·阳货》: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例句:春秋战国时期,既是礼崩乐坏的时代,也是礼乐文明的奥旨得以充分阐扬的时代。礼崩乐坏造句1、我们这里世道浇漓、礼崩乐坏了。2、秦汉时,礼崩乐坏,有“纳粟拜爵”的买卖,就是用当时最宝贵的粮食,作为官爵的交换条件。3、礼崩乐坏,瓦釜雷鸣,高岸为谷,深谷为陵。4、在屈原看来,战国后期,世道浇薄,人心不古,礼崩乐坏,而自己却热肠古道,不从俗流。5、唐末五代时期礼崩乐坏,纲常扫地以尽,封建社会的新阶段在旧秩序的大动乱中到来。
春秋战国时期为什么会出现“礼崩乐坏”?
春秋战国处于大变革时期。从奴隶社会夏商周王朝,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从三个方面来讲:
(1)经济: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出现,标志着社会生产力的显著提高。我国的封建经济得到了进一步发展,生产力的飞跃引起了生产关系的革命。春秋战国时期, 井田制(公田)逐渐被封建土地私有制所取代,并最终通过各国变法确立了下来。自由民的生产积极性比奴隶高,为了保卫自己的私有财产,拿起剑戟奋战。
(2)政治:从平王东迁,周天子天下共主的地位衰落。庄公射中周王肩膀,各诸侯国知道周天子没有权威了。从此,周天子如同摆设,没有了约束能力,兼并时代开始。诸侯争霸战争破坏了奴隶制的旧秩序,给人民带来了灾难和痛苦。但战争的结果加快了统一进程,促进了民族融合,也加快了变革的步伐。从春秋五霸到战国七雄!战国时代随着新兴地主阶级力量的壮大,他们在各诸侯国先后开展了变法运动,新的封建制度终于建立起来。变法最彻底的秦国,成为各诸侯国中实力最强者,后来发展成统一的核心力量。
(3)文化上:文化是一定时期的政治、经济的反映。春秋战国时期,经济的发展,推动了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的变革,促成了思想的空前活跃和文学艺术的繁荣。
小结:春秋战国时期,处于礼崩乐坏的大时代。新制度、新统治秩序在确立,新的阶级力量在壮大。隐藏在这一过程中并构成这一社会变革的根源则是以铁器为特征的生产力的革命。生产力的发展最终导致各国的变革运动和封建制度的确立,也导致思想文化的繁荣。
春秋战国时期,孔子说的礼崩乐坏到底指的什么?
孔子对礼乐的瓦解感到愤怒,随着人文精神的进步,东周诸国出现了以陶俑代替活人葬,草人代替杀活人祭祀。 孔子深知这是对周礼的严重违反。 孔子认为社会应该有严格的规范。 周礼的各项制度都是完善的规范,任何活动都必须严格遵守周礼,这是当时的社会制度。1.孔子认为,社会应该有严格的要求和规范,如果是自己的制度,就会被摧毁。 “礼”是等级社会的行为规范,“音乐”是等级社会的具体体现。 孔子认为,周礼中的祭祀最为庄严。 如果用稻草人代替杀人祭祀,用陶俑代替人埋葬,那就违反了社会行为准则。 当等级社会的行为准则被破坏时,就是等级社会秩序的崩溃。2.在古代,祭祀活动是统治阶级最看重的。 它们是一个国家最重要的政治活动,是现实政治的具体体现。 谁主持祭祀祖先,谁就是他人权利的合法继承人。 最让孔子担心的是,当时社会开始制作陶俑,而不是用活人埋葬祖先。 孔子认为这是对鬼神(祖先)的欺骗,是破坏礼制的行为。 如果不能严厉制止,整个社会等级制度就会崩溃。 所以孔子怒道:始作俑者背后没有人!3.孔子认为,这种违反周礼的行为是不被禁止的,其他人也会效仿。 使用陶俑代替人祭和墓葬开创了最糟糕的先例,其他人很快就会效仿。 孔子提倡“礼”为德,主张以德治国。 如果违背了道德,整个社会就会堕落。 维护等级社会秩序,首先要从道德规范入手。 孔子的道德是“周礼”。孔子一生与违背周礼的行为作斗争,一生维护周礼的统治地位。 ,深感痛心。 新兴的地主阶级出现,大量奴隶获得了自由人的地位。 坚定捍卫东周奴隶制度的孔子看到奴隶制度开始瓦解,悲愤地谴责这一现象。
上一篇:广西财经学院专科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