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读后感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第5章读后感
时间是有限的资源,如何去分配这种资源,达成令人满意的成果?就是要做到两点:要事优先,一次只做一件事。
要事优先,意味着你需要对要事进行定义,什么是重要的事情,每个人的观点可能都不一致。这里给出了一些建议。
在判断什么事情更为重要时一定要摆脱过去的辉煌。昨天可能非常辉煌,但要学会向前看,关注未来的走向,把资源投入到未来的发展趋势上。例如杜邦公司总是在产品走下坡路之前就毅然放弃,转而开发新产品,而不是想办法让这个产品在市场上维持下去。
要想出新,就要敢于推陈。引入一项新业务,就要砍掉一项旧业务。
不能按事情给予你的压力来决定优先,重要但不紧急的事给予的压力可能没有不重要但紧急的事给予的压力更大,如果按压力来决定优先,就有可能牺牲重要事情。
确定哪些事情可以暂缓比确定哪些事情应优先做更困难,暂缓意味着永远不办,很多管理者不敢做出这样的决定。
确定优先,最重要的不是分析能力,而是勇气。面对选择时,要拿出敢于创新的勇气。
优先不是一成不变的,哪些优先,哪些可以暂缓,总是在不断变化,要能够看到变化并随之不断改变策略。
总之,一位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应该一次只做一件事情,选择一件优先度最高的事情来做。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第7章读后感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必须有能力做出有效的决策。决策力,是对管理者的能力要求,是把一名员工培养为管理者需要重点关注的点。 面对问题时我们需要做决策,决策是在多个方案中做选择,首先要认识到,这个选择通常不是“是”与“非”的选择,多半是“大概是对的”和“也许是错的”的选择,所以, 不要试图努力寻找一个“完全正确”的方案。 决策的第一步是 提出假设 。在某一领域经验丰富者,都应该有自己的见解,能够对某一问题提出自己的假设,这也是对资深人士能力的要求。 提出假设后,要快速进入第二步, 界定自己的假设需要什么事实来验证 ,这是一个结构化的工作套路,可以通过反复问自己what,“要验证假设为真,需要提供哪些证据?”,搭建出可以支撑假设的证据框架。 第三步, 确定衡量标准 。例如,安全管理中统计数据指标的确定,如果仅仅使用平均值,会忽略到很多问题。如果我的假设需要用夜班故障发生的频率来支持,就要考虑夜班故障发生频率用什么来衡量。首先,是否需要具体数据,还是说定性的用“高、中、低”来表示就行,其次故障的定义是什么,还有这个数据的来源是什么,根据故障记录表的统计,还是其他的,等等。适当的衡量方法需要管理者和现场执行人员不断沟通,通过了解现场实际操作获得反馈。需要强调的是,衡量方案往往有多种,需要先分析到每一种衡量方案,再从中选出最合适的。 面对反对意见,有效的管理者绝不会认为绝对的肯定某一个方案,而全盘否定其他的方案。他会先找出为什么其他人会有不同的意见,要去了解别人的意见是基于什么事实,如何做出的决策。是大家看到的事实不一致,还是在决策过程中的分析推理有区别。反对意见可以激发想象力,甚至可以作为一种替代方案。 认识到决策力是管理者应具备的关键能力后,有企图心的管理者就应该在工作中利用一切机会来锻炼自己的决策能力。 在日常工作中,面对问题多思考,把自己做的方案和别人的好的方案进行比较,找出差距,改进。反复如此,刻意练习,决策能力就能得到提升。
上一篇:七五普法时间段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