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仙生活网 > 热点 >

网络中国节·春节|画说民俗,腊月二十五

来源:莆仙生活网时间:2023-02-09 03:46:12编辑:莆仙君

腊月二十五是中国农历的十二月二十五的俗称,中国春节传统节日之一。在传统社会里,民众生活秩序和民俗是互相依赖的。于是,人们根据现实生活需要,发明了这一特殊的时间民俗。

磨豆腐

度过了热闹的小年,进行了劳累的扫除,腊月二十五这天我们歇一歇,吃一吃豆腐。民谚称“腊月二十五,推磨做豆腐”, 那关于“磨豆腐”你了解多少呢?快来看看吧!

到了腊月二十五这天,人们将浸泡过的黄豆,用石磨磨碎,“揉沫过箩去渣,煮沸点浆成块”,做豆腐干、豆腐丝、豆腐圆子等,供春节期间食用。据民俗专家解释,过去老百姓平时吃不上豆腐,认为豆腐是好东西,而到了腊月二十五这天,大家做好豆腐储备起来,以备正月里食用。同时豆腐的“腐”和“富”谐音,二十五磨豆腐,寓意年节过得富富余余,来年的生活也富富余余。

俗话说:“腊月二十五,推磨做豆腐”。

小年过后,

送走了灶君,房子也打扫干净,

就该准备过年的吃食,

准备做豆腐了。

做豆腐的前一天将黄豆泡在水盆里,

腊月二十五这天早上,

大人们就将泡好的黄豆送上石磨磨豆浆,

磨的过程中需要边磨边加清水,

只为将黄豆磨得更碎。

磨好的豆浆会倒入灶屋大锅中熬制,

同时屋外过滤豆渣的工具也安装完毕。

将沸腾的豆浆倒入用白纱布围成过滤器中,

黄豆研磨出的精髓穿过纱布流入木盆中,

黄豆渣则留在了纱布内。

在过滤后的豆浆中加入凝固剂,

这个过程也叫点浆、点卤,

点卤后的豆汤中慢慢凝固出白色的豆花。

将凝固的豆花用纱布包裹好,

然后将豆花放入两块木板的中间,

再在木板上压上大石头。

几个时辰之后,

豆花中的水分被挤压干净,

豆花变成了成块的豆腐。

压成块的豆腐会被分成小块,

装进熏烤用的竹笼中,

挂在灶台口上方。

几天之后,

白豆腐变成了黑黢黢的豆腐干,

这些豆腐干可以保存相当长一段时间,

满足过年期间随时取出食用。

在那些年的农村,

豆腐是一道主菜,

好吃实惠又营养丰富。

所以家家户户过年都要准备一些,

同腊肉香肠们组成了过年的必备菜品。

当然,豆腐除了好吃之外,

做豆腐也充满象征性的意义,

因为“腐”与“福”发音相似,

意味着将在新的一年里收获幸福和福气。

上一篇:英超半程总结:曼联复苏阿森纳王者归来

下一篇:一键拯救老照片!照片修复原来这么简单!

相关推荐

热门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