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奇谭》是国产动画创新的开始
视频截图
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出品的动画短片集《中国奇谭》,很快成为爆款,各大短视频平台对其各种解说。口碑也甚好,目前豆瓣评分高达9.5分。
矛盾的开始
年轻人看完之后,感慨到这不就是当代年轻人的原型。原来我们都是小猪妖,妈妈以为我们顶呱呱,结果我们在外面被当猪毛刷。感慨写出自己真实生活原型,动画里情节都能找到生活的缩影。
一边是动画片在年轻人群体中爆红,另一边是有些家长忧心忡忡地炮轰,有位家长发文质疑:“一个动画片一般应该是给儿童看的吧,我的孩子看第一集的时候被乌鸦的装鬼给吓哭了,第二集开始不到一分钟就吓哭了。这是拍给孩子看的吗?”
视频截图
但家长的炮轰,代表了一种非常主流的观念:把动画片等同于儿童电影,这种观念一度主宰了动画的创作方向。
动画≠儿童电影
“动画片=儿童电影”错误认知的产生,一方面是早期中国动画基本素材于中国民间故事、神话传说,本身就是老少皆宜的;另一方面,1990年代,我们的电视荧屏上播放的大量从日本、美国等引进的动画片,主要是“儿童方向”的。
在市场化以及“日风美雨”的冲击下,国产动画陷入低谷。这些年来,中国动画重新复苏,出现《大圣归来》《哪吒之魔童降世》等有中国风的爆款。电影院家长和孩子的欢声笑语中,感受到国产动画的创新,也让我们感觉到,动画片不等于儿童电影。
视频截图
目前大部分儿童动画片在成年人眼里是:幼稚、山寨、说教,存在糊弄儿童。整个动画产业缺乏创新、死气沉沉。健康的市场应该是,既有儿童动画片,也有成人动画片。成人动画片是动画片从低谷中崛起的关键,是动画片的创新的开始。
动画之后的路
在观看中国奇谭的《鹅鹅鹅》剧情里,狐狸的形象让人感觉到浑身发麻。虽然全场运用白黑色调,表现丑陋的手法过于抽象。并没有体会到美术的美感。“非礼勿视,非礼勿听”,在看到丑陋的东西,我们都会对其产生想象,更何况想象力丰富的孩子。
网络图片
国外都已推行动画分级制,基本是按照未成年人和成年人,按照不同年龄段进行划分和细分。针对不同年龄观众的心理特点和审美趣味,将动画片划分为几个等级,动画片只能面向相应等级的受众播出。
分级制不仅可以避免儿童接触儿童不宜内容,也有利于动画片生产创作,不再受到思维和观念的控制。动画能各得其所、投其所好,这是国产动画的出路和未来。
上一篇:世界足坛难以打破的记录有哪些?
下一篇:这粒进球为何让人感动(体坛走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