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岁被封为影后,产后5个月遭抛弃,40岁患癌症,如今她怎么样了
这部剧中,老戏骨岳红饰演史校长的妻子郑女士。
凭借动人的演绎,让不少观众触动。
一向低调的岳红,其实早就包揽了多个影视大奖。
当年,她与潘虹、斯琴高娃和刘晓庆齐名。
24岁获封影后,产后5个月惨遭丈夫抛弃,40岁独自抗癌。
都说人生如戏,戏如人生。
而这位老戏骨的故事,宛如一次次“大考”,她到底经历了什么?
1962年,岳红出生在四川的一个农民家庭。
她性格活泼开朗,从小便有演员梦。
15岁那年,中央戏剧学院到成都招生。
在音乐老师的推荐下,她决定报名一试。
可岳红从小在乡下长大,不会说普通话。
她询问老师:“用那个川普朗诵行吗?”
岳红在台上表现很好,获得老师的夸赞。
但她没能通过考核,与中戏失之交臂。
彼时的岳红,心中万般不甘。
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她只好进厂打工。
她每天筛沙子、搬砖、烧窑,手常常被磨出血泡。
一天只能挣几块钱,但她很满足。
1979年,岳红得知北京军艺招生。
为了追梦,她独自踏上离乡的火车。
然而命运总是弄人,她再度落榜。
经历两次失利后,她终于如愿考上了中戏。
进入大学后,岳红不断提升自己的表演技能。
刚上大三,她和姜文、丛珊等同学在春晚上表演了小品《卖花生仁的姑娘》。
凭借这个机会,岳红开始走红。
紧接着,她拍了第一部电影《小岛》。
从此,岳红正式踏入影视圈。
毕业后,她被著名艺术家田华赏识,分配到八一电影制片工作。
1985年,岳红受邀出演电影《野山》。
为演绎好“桂兰”一角,她到深山体验农民生活。
凭着此片,她成功拿下金鸡奖最佳女主角奖。
1987年,岳红主演了电影《八女投江》。
剧中饰演巾帼英雄“杨贵珍”,从而获得最佳女配角奖。
出道短短3年,两次封后,演艺事业迎来巅峰。
之后,她又出演了《女刺客》、《本命年》等多部优秀作品。
很快,岳红成为家喻户晓的“影后”。
就在这时,岳红遇到了自己的爱情。
为了爱情,她放弃了热爱的事业。
两人很快便走入了婚姻的殿堂。
1989年,她顺利诞下女儿。
可刚生产后第五个月,却传来她离婚的消息。
离婚后,岳红独自撑起了整个家庭。
她选择重新复出,变得强大又坚韧。
1990年,她搭档巩汉林表演小品《打麻将》。
后来,她又与沈伐合作了小品《接妻》。
为了生计,岳红拼命拍戏赚钱。
最忙的时候,她一年拍了90多集电视剧。
创下无数经典角色,唯独对女儿是愧疚的。
她在节目上表示:“自己是一个不称职的母亲”。
因长年忙于工作,她与女儿考拉聚少离多。
母女二人的关系出现了很大隔阂。
小考拉对母亲心生怨恨,因为岳红经常扮演别人的妈妈。
岳红回到家中,女儿对她以“阿姨”相称。
甚至扬言:“再也不想见到她”。
后来女儿变得十分叛逆,母女俩经常吵架。
她心如刀绞,开始尽力去弥补女儿。
因常年处于高强度的工作,她的身体亮起了红灯。
2002年,岳红在拍摄《乌龙闯情关》时,身体突感不适。
经检查发现,她患上了胃癌。
这对岳红来说,无疑晴天霹雳。
她瞒过家人,独自前往医院做了手术。
在被切除4/5的胃后,总算挽回一条命。
后来,她家人才得知她生病的消息。
女儿抱着病床上的岳红说道:“妈妈,对不起”。
经历鬼门关这一劫,母女俩的关系才得以缓和。
康复后,岳红面对采访时说:“保持乐观,是自己对抗癌症的唯一秘诀。”
她在勇敢和坚强下,战胜了病魔。
2004年,做完手术的第二年。
岳红从山西拍完戏回到北京,却意外遭遇了绑匪。
与歹徒进行17分钟的斗智斗勇,才得以逃生。
复出之后,岳红重新投身于演艺事业。
虽然拿到手的剧本,大多都是妈妈类角色。
即使是小小角色,她都用心揣摩。
因为她深知,演戏无捷径,唯有演好才是王道。
在拍摄《追你到天边》中,整部戏共有900多个镜头。
有一场戏是在大雪山上,刮着寒风,下着暴雪。
没想到岳红突然晕倒,挂了两小时的氧气袋才恢复过来。
在拍摄亲情电视剧《乐意为人》时,有一场哭戏,她连续拍了十几次。
这其中的艰辛,只有岳红才知道。
47岁时,岳红凭借《走着瞧》再次摘得金鸡奖。
站在领奖台上,她发言:
“这条路我走得太长了,一走就是24年。我第一次拿金鸡奖是1986年,生活教会我很多东西,我感谢生活。活着很快乐,我健康,我快乐,我爱你们。”
当年,马伊琍在谈及和岳红的合作时曾说:
“岳红拍戏都是撑着腰,为戏拼命的精神很值得钦佩。”
岳红坦言,自己最大的梦想就是可以成为一位人民艺术家。
虽然前半生历尽艰辛,但始终没有放弃生活和梦想。
她将凭借着对艺术的热爱和执着,继续走下去。
回顾岳红这一路走来,有血有泪。
但她说:
“做人应该要做有心人,用心去感受生活,热爱生活,才会有所成就。”
是呀,没有谁的人生是一帆风顺的。
唯有保持好心态,生活才随之松弛自洽。
岁月沉淀了锋芒,也充盈了力量。
如今,60岁的岳红,依旧活跃在荧幕上。
走过半生,与女儿和解,与家人相拥,也是一种幸福。
也希望大家都能勇敢面对人生的每一次“大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