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终岁末:冬至,花饺入汤暖夜长,团圆留住好时光!
1406个字 阅读时长:10分钟
一坨杠精 | 洞察时代 发现价值 生活策略
为了防止不告而别
做了小而美的杠精读本
短小精悍 预防为主
年终岁末,再有几天,2022年就要永远的过去了。曾经的回忆和过往,我们深藏心底,展望新的一年!
每逢年终岁末,总是习惯性的写点什么。从1999年开始,便养成了这个习惯,就像从2012年开始的网络年度汉字选举的习惯!
所以年终岁末2022总结系列,就此开始,在最后12月31日当天,还会制作一些H5!我们一起记录这一年的大事,在人生中刻下记忆。
虽然现在已经不是黄金时代,也没有黄金时代余温的那种人文和年终岁末寒潮里的温暖,但我们依旧小心的保留着烛火,等待前行。
从千禧之夜,到如今,时光如白驹过隙,20多年年华已过!
希望各位喜欢!
吃饺子
今日又到冬至,也标着真正的冬天到了。所以今天大家都要吃饺子,尤其是北方,否则就传说会把耳朵冻掉。当然,南方同胞们,一般是吃汤圆,我国地大物博,不同的地域养育了不同的饮食习惯,然而无论如何,都是中华大团圆。
从寒冷的层面上讲,传说的“数九天”开始,全年最冷的季节来到。
很多人分不清立冬和冬至的关系,立冬就是开始进入冬天,歹势还带着秋天的余温,冬至是冬至,真正的冬天到了,他们是完全不同的节气。
说起传统文化的二十四节气,相当神奇,彰显出古人高超的智慧。传统文化的历法的推算极其精准。以立春节气来说,我们不妨认真回忆下,只要过了立春那天,气温明显不同于往日。风吹在脸上,不再有冬日那种刺骨的寒冷,而变成了变成了凉风中带着微弱的暖意。
吃饺子
有人认为立冬就是冬季,也不算是理解有误。立冬节气开始,气温开始转为寒冷,万物停止生长。穿衣方面逐渐加厚,猫狗都换上新毛保暖。吃喝方面,也要远离冷饭和冷饮,要不然就会导致寒气沁入体内,对人体健康形成危害。
不过,立冬真的称不上异常寒冷,若是北方省份,还比较明显点,长江以南只能说是深秋。早晚温差大,中午在太阳的照耀下,依旧暖意融融。耐寒的人不在乎,怕冷的人则开始穿上厚厚的衣服。
冬至则不同,放眼望去,北方完全是千里冰封,万里雪飘,荒原善林,一篇冬天的肃杀和厚重。开始出现大雪,很久无法消融,经过脚踏车压,路面泛着耀眼的白光。年轻人走在上面都比较吃力,老人更是得小心翼翼,开始了长达数月的蛰伏。
吃饺子
冬至还有大如年的说法。我们小时候,冬至前两天,父母或祖父母/外祖父母就提前买回来肉,加上葱姜,酱油,香油等调料,素菜搭配韭菜、芹菜、白菜、茴香等,挑拌成馅。这是难得的美味。平日改善生活最多吃个鸡蛋,只有在这个特殊季节才多花钱买肉。
北方人心目中,吃完冬至饺子意味着来年有福,不冻耳朵。浑身发暖冒汗,俨然忘记窗外还是严冬。
民间还流行着冬至交九的民谣。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版凌消散,穿大六九头,七九荷开,八九燕来。所以,真正寒冷的也就是那么几天。不等到完全出九,很多地方已经是春暖花开。
吃饺子
千万不能把立冬和冬至混为一谈。他们形成的日期不同,带给人们的影响不同。更神奇的是,冬至是白天最短,夜间最长的一天。冬至过完,就有一天长一线的说法。
因为高中那个温暖又清纯的时代,地理课告诉我们,冬至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这天开始后,白昼渐渐加长!
谁把夜拉长,提醒我们,珍惜美好好时光!冰河飞雪,长夜降临,天寒地冻,万家灯火。回忆里温馨亲情团圆的香气模糊了双眼,封存回忆!
白昼最是时光短,花饺入汤暖夜长。冬至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