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道》发烧友求和是意外,还是丁元英早已料到?
很多人喜欢直接用一句“文化属性”来概括所有的问题。
如果更多的用词都是原文照搬,其实跟翻拍电视剧没有太大区别,无非就是换个导演,换几个演员。
唯一的差别就是豆豆的立场知见,与自己的立场知见的不同,所呈现的理解不同而已。
很多他人无法理解的内容,依然被原本文字的相所包裹着。
当然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权利去解说《天道》也都有自己的言语用词自由,这符合众生所需,符合众生自己的立场。
1.
三个发烧友收到乐圣公司起诉书时,私下协同欧阳雪求和,误打误撞给乐圣释放了一个错误的信号,那就是自己理亏,做贼心虚。
10万块钱的道歉赔偿,让林雨峰讽刺道: 10万,买根棒棒糖合适,这位丁先生也不嫌寒碜。
也是求和的行为让林雨峰有了机会找一帮记者大力宣扬乐圣与格律诗之间的冲突,这刚好符合了丁元英当初预计的结果。
让斯雷克当打手,让伯爵公司落井下石,让法院媒体起哄。
发烧友求和是在丁元英的预料之中?还是纯属巧合?
在这里,我们来立一个假设性的问题。
当古城三个发烧友收到起诉书时,第一时间通知欧阳雪和丁元英商讨解决方案。
那么丁元英会做出什么决断?叫三个发烧友和欧阳雪拿点钱去求和?
还是无论有没有求和这档事,都不影响丁元英要的结局?
大多数人认为是三个发烧友的行为将乐圣误导进入局里,让林雨峰有了作秀的机会,让媒体可以起哄。
相反的,我认为就算没有求和的行为,也不影响结局,因为早在格律诗音响大幅度降价并且销售一空时,媒体已经开始大势宣传了。
求和只是作者豆豆对于“弱势文化”属性该有的命运的一个延伸,画上句号。
2.
林雨峰为什么非要见丁元英一面?仅仅只是为了羞辱他一番吗?
在赵青与格律诗方交换证据回来时,林雨峰心里似乎早已经做好了败诉的准备。
但是乐圣公司败诉成了定局时,林雨峰的心境还是发生了截然相反的转变。
这种转变更多的不是因为败诉的失落,而是他怎么也想不明白,乐圣堂堂一家大公司,怎么就被一帮拿锄头的农民打得溃不成军了。
我认为他之所以想见丁元英,只是为了给自己心中的疑惑做一次答题。羞辱 表示鄙视只是顺带的一个结果。
3.
丁元英: 你不缺杀我的心,缺一个杀了我还不影响你自我评价的理由。如果我说料到了,你就用开枪证明我判断的错,如果我说没料到,你就用开枪证明我撒谎的错。
丁元英为什么这么有把握做出这样的判断?
我认为这与《天幕红尘》叶子农与乔治那场会面有异曲同工之妙。
真理都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
唯有变是不变的。
叶子农在还没有看题时,就做出了判断,认定乔治已经错了。
这种思辨能力对于我们大多数普通人来说是很难理解的,只有像他们达到那种境界才能明白都是平常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