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影市场化二十年,越“看”越震撼!
编导丨郝举编辑丨kino回眸中国电影市场化的二十年,大场面的视觉盛宴一次一次带给观众极致的震撼。从《英雄》《功夫》到《龙门飞甲》,再到《流浪地球》《刺杀小说家》,视效大片题材各异、佳作频出。票房也屡创新高,引领着中国电影不断向前。中国电影报道,赞 29秦殿烛火、意念之战、剑穿水滴以及最后的漫天飞箭射杀无名,超过250个二维和三维电脑视觉特效,或绚烂或震撼的效果在电影《英雄》中运用,这是在国内太多电影难以匹敌的。《英雄》是导演张艺谋面对电影全球化和商业化的背景,实现自身艺术转型的一个重要标志。明星云集,场面宏大,画面精美,武打设计挥洒写意,营造了独具中国特色的视觉奇观。张艺谋说,《英雄》是他第一次有意识做一部大制作电影,“不遗余力的去追求那些画面和诗情画意的那种风格。”2010年,引进大片《阿凡达》上映,刺激了我国视效大片的生产创作。2011年,由徐克执导的3D武侠电影问世,该片也成为华语电影史上第一部获得官方认证的IMAX 3D电影。徐克说,“立体电影是电影必然使用的一种手法,也必然是电影史里的一个过程。我们不要去拒绝,我们去了解它,用它来拍电影,至少是一个很有趣的经验。”同时,徐克这个开创性的想法也吸引了敢于创新的演员们前来助力。李连杰回忆,“徐克导演跟我说,我们做一部3D电影吧。如果我们不做,晚十年做,可能人家的技术又提升了很多年,我们再追起来就很困难。我们只有5年的差距,如果追起来的话,起码能够培养一批中国的电影工作者懂得如何用3D的技术,去表达中国的题材。”最终,搭载了3D效果的电影《龙门飞甲》,让观众领略了不一样的热血英雄。之后,徐克再次将3D技术运用到《狄仁杰之神都龙王》,并突破性的为观众呈现了水下3D场景。2015年,堪称是国产视效大片的丰收之年。其中《捉妖记》从技术上讲无疑是华语电影的里程碑,最终以超24亿元的票房,创下当年国产电影最高纪录。近年来,国内视效大片在市场的感召和数字技术的推动下,经过了最初的起步探索阶段,逐步开始呈现崛起之势。2019年,科幻片《流浪地球》斩获超46亿票房,电影以非凡和逼真的特技效果,展现了恢弘的灾难场景和宇宙奇观。导演郭帆介绍,影片画了3000多张概念设计图,建立起整个世界的雏形,在此基础上才开始做剧本。影片在初剪初期视效镜头达到4000个,最后缩减到2200个。其中50%是高难度的视效镜头。从《流浪地球》的硬核科幻,到《刺杀小说家》宏大的画面叙事和震撼的视听盛宴,国内视效技术已经拥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将很多以前“不可能”做到的效果变为了“可能”。《刺杀小说家》集合了一套完整的动捕、面捕、虚拟拍摄等视效技术配置,用以呈现真人和虚拟交互的奇幻世界。导演路阳说,“以前有《流浪地球》作为一个标杆,观众已经看到中国视效电影能做到什么程度。那么在《流浪地球》之后,我们要告诉观众,技术和视觉刺激的享受是在不断提升的。”展望未来,视效大片《封神三部曲》《流浪地球2》也已拍摄完成。它们将会带给观众哪些极致的震撼体验,我们拭目以待!24小时大片连播 365天佳片有约每天24小时连播不见不散12月9日推荐《卧虎藏龙》《太极张三丰》《天将雄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