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电视的缘分
一个小小的木匣子,散发着暗淡的光,男女老少睁大着眼睛,目不转睛地看着,时不时发出欢呼声、惊叹声、赞美声。木匣子的光消失了,大家才恋恋不舍地起身回家,一路上还在讨论着什么。那个木匣子就是小时候农村里很少见到的电视机,那个场景就是小时候看电视时永不改变的场景。
记忆中高阡桥最早的电视机落户在王老师家。王老师绰号王眼镜,是个早就退休的老师。他的妻子曾经当过大队里的妇女主任。他家是高阡桥村里最早建造楼房的一家,家境是比较殷实的,所以他家就成了村里第一个购买电视机的人家了。当然,那时他们家的电视机也就是个九英寸的黑白电视机。
与村里偷偷购买电视机的人家不同,王老师家的电视机是公开的,所以自从他家有了电视机之后,村里和我差不多年龄的小伙伴晚饭之后的聚集地基本上就是王老师家了。
天刚一擦黑,离电视正式开始的时间还有半个小时,小伙伴们就三三两两搬着个小板凳到王老师家集中了。
王老师家还在吃晚饭,我们就耐心地等着,和王老师以及家人们有一句没一句聊着天,句句都指向着今晚要播放的精彩连续剧,不露痕迹地催促着他们快点吃完晚饭。
晚饭总算吃完了,收拾完碗筷之后,电视机总算搬上了饭桌,大家都找好地儿排上了凳子,最中间的那个黄金地方当然是王老师的爱人坐的。只见她翘着二郎腿,舒舒服服坐在藤椅上,静等电视的开始。
北京时间7点,电视开始了。刚起头当然是千年不变的新闻联播,然后是天气预报。等天气预报结束后,我们盼望着的电视剧就隆重登场了——那可是期盼了整整一周的电视剧,期盼了一周的幸子、光夫和大岛茂。
“瓦踏西露,这一瓦拿”,当悠扬的日语主题曲《谢谢你》开始唱响时,我们就开始为幸子的身体揪心,为幸子和光夫这对同父异母的兄妹的相爱而崩溃。幸子是那么善良、阳光,从不怨天尤人,心里永远充满希望,哪怕是得了白血病,她也原谅了所有的人,也得到了所有人的爱。电视剧中的她发出了生命的宣言:“即使我的生活是短暂的——嗯,也要活下去。”“即便没有生活的希望——也要活。”这些台词让当时的我们热泪盈眶!
那些日子,《血疑》陪伴着我们在幸子的身世之困和绝症之痛中沉浮,挣扎,也让我们永远记住了长着小虎牙的山口百惠和长相俊朗的三浦友和,他们也成了我们永远的偶像。
现在回想起来,《血疑》是一场以爱之名的抗争,以爱为始,以爱为终。它映照出的,是永不消失的生命之火,是穿透时间的人性之光。怪不得那时,这部电视剧会让我们这些小孩子都魂牵梦萦。
那些年,还有好几部日本的电视连续剧魔吸着我们。一直跑到邻村范巷才看到的《姿三次郎》,它的主题曲曾让人热血沸腾,小伙伴们都争相传唱,我们也第一次见识了柔道这项运动。《排球女将》,那个扎着马尾辫,长相甜美的小鹿纯子,尤其是她刻苦练就的进攻绝招“晴空霹雳”和“双重晴空霹雳”至今还让我记忆犹新。可以说,我们是先知道了小鹿纯子,才在八四年的奥运会上知道了张蓉芳、孙晋芳和郎平等中国女排的一代明星的。
后来,队里总算也买了一台电视机,十二英寸的。它的全身是黑色的,边框是银白色的,非常漂亮。在边框上整齐地排列着一排按钮。
队里的电视机放在谁家呢?这成了个问题。最后,这电视机开始了迁徙,从当时的队长家,到建伦家,到我家,再到隔壁大可叔叔家里。在来回的奔忙中,陪伴着我们的是霍元甲、陈真这些有血有肉,重情重义的英雄。
“昏睡百年,国人渐已醒。睁开眼吧,小心看吧,哪个愿臣虏自认?因为畏缩与忍让,人家骄气日盛。”这慷慨激昂的歌声把我们拉入了那个耻辱的年代。霍家拳、赵家拳、迷踪拳对阵俄国大力士、日本武师,霍元甲以纯粹的中国功夫酣畅淋漓地击败了所有的挑衅,壮怀激烈的家国情怀让我们这些孩子热血沸腾。女神赵倩男(米雪主演)和霍元甲之间的浪漫爱情,也让我们津津乐道。当然,那个丧尽天良的小人龙海生成了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
“孩子,这是你的家,庭院高雅,古朴益显出风貌,大号是中华。孩子,这是你的家,红砖碧瓦,祖先鲜血干砖瓦上,汗滴用作栽花,枯了树干再生花,肩过重担再上吧!”这沉郁顿挫的歌声让我们紧跟着陈真为霍元甲复仇,为中华民族复仇。陈真那变幻莫测的腿法一时之间成为我们模仿的招式。可以说,那时的孩子们个个是武林高手,个个都有自己的独门绝技。在一招一式之间,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种子已经深种在每个人的心中。以致于后来,当扮演陈真的梁小龙再次在《功夫》中以“火云邪神”出现时,让我对《功夫》这部电影深恶痛绝,只因为他破坏了我心目中陈真的英雄形象。
那些豪迈的日子里,有两件事不能不提。一是电视机放在建伦家中时,他竟然能用一根筷子让电视机的屏幕倒转过来,他一下子成了我们心中的传奇。还有一件事就是电视机竟然也放到了我家。虽然我父亲和大叔叔都先后担任过队里的队长,但他们一向低调,更不会仗势欺人,所以我从来没想过电视机能放到我家了。一瞬间,我就有了我是电视机主人的错觉,很是得意了一段时间。
时间的车轮进入了八十年代,队里先后办起了塑胶厂和印刷厂,家家户户的日子渐渐富裕起来了,我家也终于在拆迁之后买了一台十四英寸的电视机,更在几年之后换了一台彩色电视机。
虽然节目越来越丰富,但我从来没有因为电视而耽误学习。唯一的例外是进入高中之后的事,唯一的例外是因为《加里森敢死队》。
应该是八四年时,电视里播放了这部美国的电视连续剧,精彩的剧情一下子就吸引了我。深入敌后,特种战术,特种武器,飞刀,美军小分队集聚了所有的战争元素,让年轻的我们如痴如醉。可惜的是电视剧很快停播了,据说是因为模仿的人太多,打架斗殴的事件一下子到了危害社会治安的程度。
进入高中,我到了离家很远的无锡县中学读书,学校在杨市镇上。
当时学校一个月才放假一次,所以平时周末就有机会到镇上去逛逛。我记得那次是我和同学胡忠民一起到镇上的文化宫去玩。
一进文化宫,我犹如被“当头一棒”,因为撑板上贴着的就是《加里森敢死队》的宣传海报。不假思索,我和同学买了票看《加里森敢死队》的录像,一直到黄昏时才回学校。
上完夜自修,心痒难搔的我就撺掇同学和我一起再去看录像。稍一犹豫,同学和我约好熄灯铃之后,在操场边的矮墙那儿集合。10点半,当整栋宿舍楼沉睡之后,我和同学悄悄从宿舍溜出来,爬过学校的矮墙,直奔文化宫,终于赶上了《加里森敢死队》。一夜兴奋,直到早上在杨市镇上吃完早饭之后,我和同学才偷偷溜回学校。幸运的是,班主任竟然完全没有觉察我们的违纪行为。此事就这样悄无声息地过去了,我还为此庆幸了好几天呢。
再后来,文化生活越来越丰富,手机、电脑开始进入我的生活,我与电视不再那么亲密了。不过,我还是很喜欢看电视中的一些节目,譬如《足球世界》《四海钓鱼》《乒羽频道》等。
我要感谢电视,因为电视在我的成长中扮演了精神导师的角色。我的成长能够始终走在康庄大道上而没有任何曲折,电视确实是功不可没的。那些充满正能量的电视剧,那些足够成为我偶像的英雄人物都是电视赐予我的。这是我们这一代人的幸运,这是时代给予了我和电视的奇妙缘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