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晨:英国政府“倒后账”背后是美国从中作梗
最近一段时间,中英关系再掀波澜。英方不仅在政治议题上挑衅中方,而且还在经济议题上无事生非,大肆破坏市场经济规则。对于英国政客的无端挑衅和指责,英国企业界以及许多学者纷纷发声,希望英国政府尊重规则,努力留住中方投资。《长江新闻号》连线中国社科院欧洲研究所研究员赵晨,为您深入解读。
长江新闻号:英国政府这次逼迫中国企业剥离在纽波特晶圆厂股份,是在拿2022年通过的法律追溯2021年完成的交易。有分析认为,英国政府这种做法很明显是别有用心,您对此怎么看?赵 晨:这个时候英国政府“倒后帐”,其实背后有美国的“鬼影”。据美国《华尔街日报》的报道,美国驻英国大使馆的一名工作人员深度参与了英国政府的此次行动,在很大程度上实际上是美国政府,或者叫做美国情报界人士对此是进行了一定的指导。这就不禁使我们回想起2019年,当英国政府准备让中国的华为公司有限地参与英国的5G网络建设的时候,美国在特朗普时期就派出了一个代表团,代表团团长就是美国国家安全事务顾问里面的亚洲事务组的小组主任伯明。伯明在率团抵达英国以后,对英国政府相关的工作人员进行了长达5小时的咆哮式的训斥,让英国政府所举出的他们曾经长期地在中国的华为公司设置实验室,监督华为公司看它有没有漏洞,这些所举出的科学的证据把他们驳得一文不值,只要让英国方面相信中国的华为公司是“邪恶”的 这就够了。所以我们看到的这一次实际上是华为公司事件又一次的上演。在幕后,美国所谓的情报界人士,或者是战略界人士在其中“功不可没”。
长江新闻号:近年来,英国政府无理打压中国企业的事件时有发生,包括限制中国企业在英国的商业活动、将中国企业排除在相关核电项目之外等等。为什么会这样?赵 晨:随着英国脱欧的发生,随着美国对华战略的整体性的一个转向,将中国逐渐地视为一个所谓的战略竞争对手,美国的情报界和战略界对于英国这个盟友施加了前所未有的压力。所以我们看到,包括欣克利角C的核电站、华为5G技术、纽波特晶圆厂这些原本在中英关系之中是中英经贸合作的亮点的一些项目,纷纷遭到美方的阻击、所谓的国家安全的理由都是站不住脚的。因为我们知道,英国作为一个老牌的资本主义强国,实际上他对于海外投资在英投资的监管是非常严格的,他在做出这些接受中资投资举措的时候,其实已经进行了非常详尽的背景调查以及科学的论证。为什么他们又反悔,这在很大程度上其实跟美国的战略转向从而带动对英国的施压是密不可分的。其实英国在很大程度上并不是出于本心的要与中国进行切割,实在是尴尬得迫不得已地“与美国共舞”。如果英国在一些与华合作的关键性项目上不听从美国的意见,至少在特朗普时期是曾经祭出过要对英国的所谓的情报分享等,要对他进行一定制约,这也是美国“长臂管辖”在自己亲密盟友身上的一种尝试。
长江新闻号:英国首相苏纳克一方面声称中英关系的“黄金时代”已经结束,一方面又表示“不能忽视中国在世界事务中的重要性”。您认为这反映出英国政府在对华关系问题上怎样的矛盾心态?赵 晨:中英之间的经贸往来还是相当密切的。中国对于伦敦金融城的金融投资、中国的留学生所给英国教育市场里面做出的贡献都是英国舍不掉的、无法割舍的利益。英国还想要继续参与到中国快速增长的大市场之中,希望英国公司在其中也可以分一杯羹,这些都是英国政府、或者是苏纳克首相本人他自己真实的意图。他希望能够从“里子”上保住中英经贸合作,中英经贸合作对于英国的利益来说至关重要。
但是在另外一方面,他又不得不强撑英国的面子。这个面子在很大程度上是美国塑造给他的。我们知道美国的战略界人士,或者是情报界人士现在已经通过一种叙事的手法,塑造出一个想象中的“中国威胁”,把这个想象中的“中国威胁”的形象强加到英国政府、甚至是英国民众之中,从而塑造出一个将“中国妖魔化”的政治正确这样的一种叙事。在这种叙事之下,我们看到苏纳克他这次关于“中国也会是英国的系统性挑战者”,或者是叫“系统性对手”这样的一个表态之中,我们也看到他其实还是承受了相当大的一个压力。
监制:郭小容